Wednesday 26 January 2011

Movie: Black Swan 電影-黑天鵝

Picture taken from official web site "http://content.foxsearchlight.com/inside/node/4712" 26 Jan  2011
無法用喜不喜歡來直覺反應的作品, 但令人印象深刻無庸置疑.



劇本用了大量的象徵, 到了後半段隨著維持理智清醒及妄想的界線開始崩壞, 符號的使用也漸漸變的粗暴, 力道強烈到要不是女主角最後的一句 'It is perfect', 這個 'seeking for perfection' 的主軸差點兒就被覆蓋掉了.

現在對這種需要消化的電影真是又愛又恨, 年紀小時為了像 '辛德勒的名單' 這種影片輾轉難眠覺得是一種存在的體驗, 到了現在, 折騰人十分. 一整晚被在電影衝擊後既真實又虛假的夢境困住, 極力想掙脫, 夢卻永不會結束似地, 醒了之後, 兀自陷在昏沉裡, 分不清現實及夢境.

是因為再虛妄無度的夢也不過是由真實的片段所拼湊而成, 還是因為在現實中我們仍不停地在經驗著虛妄無度? 

隔了一晚, 心情的震盪平緩了些. 起身時全身酸痛, 強調了清醒的現實感, 大學主修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像咒語般盤旋在腦中, 嗡嗡作響.

"It is not a career, it's a life style"

藝術創作為什麼會吸引人?

這次回去和幾位朋友的閒談中聊到音樂理論, 音樂理論有別於物理數學的絶對, 是一種歸納性的理論, 一位主修經濟的朋友說 '就像股市分析軟體, 算過去都很精確, 算未來卻不會太準'. 這個舉例言簡意賅, 相信可讓大部份的人立刻體會到其精義所在.  音樂理論有相似的特質, 理論家可以透過各式分析來告訴欣賞者這件作品的特殊性, 工藝性, 卻無法解釋為什麼你會被它吸引.

藝術試著捕捉一種體驗及感動, 不全然是美, 也不盡然是完美. 人性有光明及黑暗之處, 而人性的可愛可恨及可歌便是處於這之中的拉扯.  有的藝術家對人充滿悲憫如米勒, 有的展現出人對命運堅毅不撓的抗衡如貝多芬, 有的訴諸藝術來表逹對人生血淋淋的恐懼猜疑及掙扎如梵谷及馬勒 (今年是他辭世百年), 唯一不變的, 是隱身於作品中, 純粹的感動, 一種超越任何語言, 超越美的定義, 突破既有完美框架下的存在.


唯有體會人性, 全心地感受喜樂及痛苦, 對感動獻祭出真心的人, 也許到千瘡百孔之後, 才能得到淬鍊出那一點純粹的機會.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真的!!我喜歡這一篇。

The nights under the Southern Cross said...

Dear Anonymous,

感謝您的厚愛.

Anonymous said...

我也常常在看完這種藝術電影後久久不能自己,這就是電影美妙有趣的地方,可以在短時間讓人抽離現實世界

The nights under the Southern Cross said...

Dear Anonymous,

是啊, 暫時的進入另一個時間及空間, 是電影, 及許多藝術的魔力.

可能對舞蹈專人士來說, 此片不甚實際, 不過對我這樣的外行來說, 芭蕾不過是導演所選擇的一種顯示表象的媒介, 不用看得太認真, 人的情緒才是重點. 不過沒有被踩到地雷的我這麼說有失公允, 因為往往有關音樂家的電影我都會跳過不看, 情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