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June 2012

Calming before start writing 作曲前內省


滾了一壺香料豆乳可可, 切掉電腦, 關掉電話, 戴上耳塞, 走進人為的寂靜裡.

寫曲子時, 需要安靜又沈默的與自己對話及聆聽.  很多心頭瑣事在一開始會像泡泡一樣, 一個一個冒出來.  我管它做是一個 "濾殘渣" 的過程. 把這些渣渣寫下來, 也是靜心的一部份. 

前兩天和學長的爸爸小聚, 聊到大眾傳媒如何強而有力的洗掠 "大眾" 對娛樂及藝術欣賞的選擇. 特別讓他深思的是現在的流行電視節目如何影響整特社會的發展及走向, 譬如澳洲最近特別熱的廚藝類節目, 如何影響青少年決定未來走向, 以及在百貨裡整體消費的比重.

搬家之後一直沒有放電視, 前陣子烘媽把舊廚房那台電視拿過來, 一直放在櫃子上, 連電都沒插. 倒沒覺得特別的不便, 因為網路太發達嗎? 真要看什麼多半可以挑個有空的時間上網看重播, 但事實是不看電視也不會就過不了日子.

最近幾年總有一種感覺, 電視也好, 網路尤甚, 每天接觸到的新知多到大腦覺得天天被卡車碾過那樣的慘烈. 但卻極少能在其中找出一樣, 花點時間或工夫去深究的.  常常覺得必需要追趕什麼似地, 卻又什麼也追求不了.  無法因為單純的 "得知", 而感到任何的滿足, 只有更加的疲憊.

因而發現, 學習能讓我感到滿足充實及快樂, 但 "獲得資訊" 及學習之間存在著一條鴻溝. 學習需要思辯求證考據及練習, 然而 "獲得資訊" 卻儘止于被動的接收.  工作中常接觸到和教學相關的人, 而最近幾年大家紛紛有同樣的觀察結果: 現在學生的思考已經被 'Google search' 化或 'wiki' 化了. 超過 google search 或 wiki 百科的研究或查證的能力幾乎沒有.  除了 '方便' 取得的資訊, 不想不懂也不知道如何開始搜集情報.  甚至常常連組織自我思維及表述的力氣都懶得花, 遑論反省及檢討. 缺乏了這一步, 學習怎麼可能有效?

姑且不論有沒有效果, 缺乏努力, 掙扎, 彷徨的學習過程, 又怎麼能體會進步的喜悅及滿足?

另一件常常困惑我的事是, 很多家長覺得只要一勁肯定讚美不讓孩子跌跤, 小孩就會比較快樂, 而當在這種 '理想環境' 長大的孩子出現了不快樂的反應時而不能理解原由. 

"他想要的我們都給了啊!"

沒有經過付出, 得到的又怎會是一種肯定? 沒有體會痛苦, 又哪裡知道什麼是快樂?

學長的爸爸提到現在大家對娛樂藝術欣賞求的都是 '方便'.  因為容易得到, 隨手可得, 方便的東西勢必得量產, 而量產的東西能有多精緻呢?  吃慣了市售含有人工添加物的蕃茄醬, 甜辣醬, 又怎麼能期待去感受天然滋味中細膩的不同呢? 進食是如此, 而音樂藝術欣賞何不若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