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3 February 2011

The King's Speech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picture taken from http://www.britishmovieguide.com/
以故事流利度及主旨清晰度來看, 這部片更勝黑天鵝一籌. 但以衝擊性來說, 當然是黑天鵝勝出.

是題材比較好處理嗎? 那倒未必, 應是導演所想要投射出的效果不同. Hooper 在這部片裡講大事舉重若輕, 好像是輕描淡寫, 但卻力透十分; 敘小事則寓意深遠, 看起來是表象, 卻反應出許多深一層的環節.  因為這麼處理, 故事可以流暢的進行, 不會被某一種情緒牽引推進, 也不會陷於過度感性的泥沼而使情節停滯. 拿一句 J 弟的話來打比方, 好比一個混音壓製極好的音軌, 上下極限平均漂亮, 可是同時具有高度的細節.

從一個口吃的問題, 牽引出國際問題, 皇室問題, 家庭問題, 內心問題, 然後隨著影片前進, 這些問題漸漸發展起來, 互相交織, 但情緒連貫, 互相彰顯, 簡直就是一首寫得極好的賦格, 各個主題都被好好的展示, 發展, 交錯, 然後像一張網般, 彼此拉扯, 緊繃, 至到高潮.

國王及醫師兩位演員張力之大, 火光迸濺, 已是絶無冷場. 找 Geoffrey Rush 這個老澳來飾演這個來自澳洲的業餘演員兼語言治療師萊諾深得我心. 配角個個大有來頭, Helena Bonham Carter 把皇后演得可親可愛, Timothy Spall 的邱吉爾雖然出場不多, 但存在感強烈, 短短幾幕卻說服力十足.

個人比較喜歡這張三個鼎立的海報, 皇后的角色在這個劇本設計裡是極關鍵的存在, 她代表了一種彈性面對問題的力量, 沒有這個角色, 兩位主角的表演力度會因為得不到反襯而大打折扣.

picture taken from http://www.britishmovieguide.com

全片的高潮, 也就是宣戰演說開始時, 短暫的靜默後, 背景帶入管弦樂, 當第一個和弦進來聽出是貝多芬第七號的第二樂章時, 曲子選的之好讓我差點在電影院內擊掌. 這是一首由不穩定的 64和弦 (之前分析過了) 進入, 沉重, 不安, 然後進入縝密賦格風的厚實多聲部, 陰鬱內藏有明亮的力道, 悲愴裡不失莊嚴, 由高音的弦樂及木管和樂團抗衡, 全然吻合當時的氣氛, 有畫龍點晴之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