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2 January 2012

Post-concert note 音樂會後記

虧得各方愛護支持, 兼之有 Belle 美少女的高超琴藝加持, 2011 年底的發表總算是有驚無險的順利結束. 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 打理音樂會所有細節的演奏者本身及學妹 K, 可愛的前學生 T, 百忙之中撥冗蒞臨的眾多佳賓貴客, 友人同好, 同領域中的前輩同儕及後進.  等待時在後台難以抑制的焦慮跺步, 完成的作品有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 心中的惶恐莫此為甚.


第一晚結束後習慣性的在睡前做了一個人的小檢討, 深怕隔日被 J 爸問倒, 誰知這次被出乎意料的放過, 溫言訓勉後, 總檢討留給我去傷腦筋. 幸而同學親友中有大智者眾, 不吝指教, 謹此再一次感謝, 只可惜時間無多, 不然當可以獲益更深, 和朋友討論分享的過程中引出許多有趣的問題, 不論是音樂層面或是其它層面, 多有值得令人花時間精神去思考的地方.

但嚴肅的話題今天到此為止.


音樂會後一星期某日, 早上在家裡練琴時, J 爸忍不住走過來說: '那你倒是講講, 你從這些曲子裡聽到什麼東西? 你節目單上寫得這麼神 (請看這一篇, 意指 "在剎那間, 建構永恆", "咀嚼光陰手澤" 等等) 你們寫曲子的人到底在搞什麼? 為什麼就不能寫些好聽的東西 (指荀白克以降至近期的都是現代 '不好聽' 音樂)?'

來了來了, 就說嘛, 沒有連三問, 怎麼叫 J 爸呢?

當時正在彈舒伯特, 我說, 一首像這樣等級的作品, 透露出的資訊是很多的, 只是差在聽的人, 看的人, 演奏的人能解讀出多少. 別聽這樣彈出來一付理所當然該悅耳動聽的東西, 其中的技術及難度你沒有自己下去寫是很難了解的.

很多人寫出一段所謂 "好聽"的旋律線有時不過是運氣, 所以市面上很多 '一首成名曲', 寫得人也搞不是很清楚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裡是包含了什麼而被認定為 '好聽', 要能稱自己是專業的, 最起碼得要能一分鐘一段, 連寫個六十段算得上是可以聽的旋律線啊.

要每首作品出來的旋律都要符合一般人的 "優美" 的定義, 可是要具備天份更需要技術, 舒伯特在這方面簡直算是受神恩寵, 他對旋律線條的敏感度極高, 和聲又總是能出乎人意料. 他掛掉時不過才三十一, 但他的和聲語法直到快五十年後才被追上.....

講到這裡時 J 爸已經受不了要打岔了 '問題你這樣講我們一般人跟本聽不懂啊!'

我立刻彈了一段他的曲子, 但在本來詐偽終止  (就是好像要結束但沒有結束的假結束...真拗口.) 的地方換入了規距到不行, 全原位硬得要命的正格終止和弦 (就是你絶對不會誤會, 我們到此為止的結束.), 再彈他本來的樣子, 這下連在旁邊聽我們講話的 J 媽都忍不住說: '這個比較好聽, 比較有變化嘛.'

'沒錯, 這是舒伯特, 但一般的庸才跟本想不到更不會做.' 我說.

要能熟知這種變化到極精緻細微, 完美的平衡意外于規律之中, 就是我們這一行所謂的技術啊, 就像大廚了解他的調味一樣, 差之分毫,失之千里. 要是不能做到這一點, 哪能說自己是專業的啊.

在練一首曲子時, 就像和一個人交往一樣, 你得漸漸了解他的個性是什麼, 像舒伯持, 他的和聲艷麗, 但伴奏模式相對就比較可以預期.

'怎樣可以預期?'

我立刻又彈了半頁全是分解和弦的舒伯特, '你看, 他這一段伴奏的樣子是不是很雷同? 不能預期是像這樣的:'

再翻出一首舒曼的小品.

'你看, 他這樣短短幾行裡, 就沒什麼重複的模式, 這就比較不能被預測.  這些就非常有趣啊, 其實曲子是最老實的, 寫的人是什麼樣子, 曲子就是長什麼樣子, 你看一個像這樣的作品, 就一點不奇怪為什麼舒曼到最後要進精神病院, 還鬧跳河, 是有原因的. 彈這些東西, 就像和作曲家交往一樣, 非常有趣, 你能透過曲子去了解且發現很多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 因為人會偽裝, 但寫曲子時是裝不來的.....'

我正講到興頭上, 一發不可收拾之際.

'那你寫的東西是什麼樣子?'

哎, 一句話問到我最不願聊的話題上頭.....幸好 J 媽此時叫吃飯. 救我一命.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把拔好狠噢......

by Anastasia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