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9 May 2012

Teaching Strategy Review 教學攻略整理之一


"教學" 這件事肯定是我所有工作經驗占著最長久歷史的一項資歷.  在我都還沒下決心選擇未來的專業前 (學音樂的人通常決定得很早), 便已經開始了這份工作.  倒不是我好為人師, 凡熟識我的人大多知道教學對我是件苦差事. 



1. 每個學生的水準在那裡?若是不知道那就趕快確認一下。把每一個學生的優缺點給列出來。
2.每個學生在這學期之內,希望提昇他們那些能力,也給列出來。
3.針對這些學生的不足落差,用什麼方法來誘導他們?用那些方法來訓練他們?
4. 有了以上的認知,哪些是必然會發生的錯誤,哪些是超出預期的表現,哪些是可以容忍的不足,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對那些必然會 發生的錯誤,不要去理會他,因為現在他們沒有能力做得到。對那些超出預期的表現,要嘉許他,激發他再進步。對那些可以容忍的不足,可以告訴他再次 努力和正確的方向,這樣,必然會得到教學的效果。
5.記得, 貪多嚼不爛。所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要太貪心。煩惱解決不了問題,離開工作岡位,就不要受工作上的問題煩惱。
起因約是源自在台唸書時期學校老師所使用的一種便於管理課程及雜務的, 有趣的 '小老師' 制度 (這個制度用得好其實對班級管理是非常有幫助的, 以後若有機會, 再另提出來討論); 再來則是在 J 媽篤信 '教學相長' 之下開始變成課餘的活動.  一但受了束脩--這可大可小, 從鄰居媽媽給的小玩意兒到請吃飯不等--便是專業教學者了, 對出品必需要有品質檢測機制.  

但教學是一件難以用單一標準去檢測的工作.  一般人對老師這個工作提供的產品及責任的既定印象太廣又沒個定論, 既包括教學內容, 教學對象, 家長還往往覺得老師該對小孩自身的行為有責任 (從以往的經驗中可以告知家長的是, 小孩子的言行絶對是養育者的翻版, 老師往往可以從學生課堂中的情況大約猜出家長的談吐及舉止. 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 家庭教育才是決定孩子人格及行為的最大因素, 從孩子出生到入小學一共是七年時間,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一天二十四個小時, 一共是三百六十七萬九千二百分鐘. 如果在這段時間內, 該教的都沒教好, 更不可能奢望老師能變出什麼奇蹟).

由此可知要在教學時間內同時執行人格教育--所謂傳道--遠遠比一般人想像的困難.

從小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洗腦, 光是解惑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有愧本行大老 "至聖先師" 的遺教. 先不說常常是光要做到 "解惑" 便可以挫折到快吐血, 道不得傳的痛苦跟鬼魅一樣, 常常是緊跟不放, 自問沒有韓愈聖人級的能耐, 提到教學總是能躲得多遠躲多遠.

不過人生嘛, 往往是愈不想遇到的愈會遇到, 套一句好友 L 的話就是 "你還沒有從教學過程中間學習到教訓, 才會一直得要教."  近幾年開始有意識的想克服從這份工作不停接收痛苦成份的癥結, 第一步是認知自己的大地雷--最容易讓火氣上升的因素--是學生學習及做學問的態度.  這不是表面的專業能力, 而是人格養成的一部份, 而每週不到一小時的專業課程, 想到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 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譚, 做不到是常態, 做得到才叫奇怪.

有了好的求學態度--簡單來說就是自主學習, 積極解決問題的心態--很多學習上的問題都不過是階段性的小問題. 學生能到養成這種程度, 才差不多能開始真正在專業方面成長, 這也不過是孔老先生說的 "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也." 的概念罷了.

現實中的問題是: 知道要如何自主思考的學生, 實在是少得可怕.  這也是這麼長的時間來, 以天文數字等級壞死的細胞換來的教訓.  換言之, 如果一直把這件事當成基礎, 那自己不停的感到痛苦也就是免不了的.

所以這是一個理想, 如果能在三年內看到一點成效就要偷笑. 那接下來的問題便是, 如果把這當成最終標靶, 如何設計短期及分階的進度, 如何漸進式的把學生往這個目標推呢?

學期初時跟 J 爸討論過這件事, 得到了非常實用的建議節錄於下, 前面兩點, 形似企業常用的績效評核指標 (KPI), 第三點是明確的戰略計畫, 第四點則是執行要領, 第五則是針對我的心理建設了.

有關提高學生學習成果的事,意見如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