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5 April 2011

Mahler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by Muhai Tang (湯沐海獻馬勒第五號升c小調交響曲)


雖說前兩個月陷在極度缺乏睡眠的地獄裡, 幸好還是出席了湯沐海指揮的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


交響樂團誰不想試馬勒五呢? 樂團指揮誰不想挑戰馬勒五呢? 此曲銅管之重, 色彩變化之多, 配器之繁, 展現樂團音響的極致. 昆交此次銅管部真是完全折服聽眾的心, 其實管樂一直是高水準, 就是弦樂讓人忍不住想嘆氣. J 弟那天看了美國樂團財務危機, 開玩笑說不知道這些弦樂手能不能來這裡工作呢? 好一改昆交弦樂部好幾級的落差.

開場的小號, 音色沉穩, 內斂抑鬱, 中場的法國號獨奏呼應精準漂亮, 終曲所有銅管齊奏的小音群甚至比弦樂部還犀利準確. 這是出席台灣的樂團演出所不能想像的, 但弦樂之散亂, 也是台灣樂團想像不到的水準. 如果能換上東歐樂團的弦樂部有多好呢? 若是能和東歐樂團充滿張力,  銳利靈敏的弦樂搭在一起, 加上指揮湯沐海, 那麼這一場音樂會真是讓人永生難忘了!

生活中當然沒這麼完美的事, 不過湯的馬勒極為精緻深刻, 仍不枉這一趟音樂會. 有些人聽馬勒覺得既吵又長, 這十之八九是指揮的問題. 馬勒的樂團使用組合複雜異常, 若不能將其中不同色彩充份展示, 層次分明陳列, 聽起來當然是一連串的轟隆轟隆, 更何況連奏上近一個小時? 聽完不頭暈算好的了.

再者, 他的線條也多, 主線, 輔線, 旁線, 時而前後呼應, 時而交錯穿插, 若指揮只能顧及一兩個主旋律線, 無法兼顧其它線條的動向及韻律, 那當然所有的細節都成了背景雜音, 哪裡還有美感可言? 漫長的和聲推演, 不清楚真正的結構終止所在, 只處理出樂句的段落, 當然會覺得樂曲冗長. 沒有大結構的目標, 自然無法帶出調性的推移, 真正能控制馬勒, 反而能讓聽眾由時間軸抽離, 感到全曲不過一個彈指間的事, 一個剎那間見到花開, 一個轉瞬間感到生命離去.

湯沐海的馬勒實際速度緩慢, 第一樂章開場比起 Sir Solti 與芝加哥的版本硬是慢了約一分鐘二十個拍點, Adagietto 樂章 和 Karajan 算是接近的.  速度雖慢但不覺乏味, 反而能將所有細節一一處理呈現. 慢速最怕樂思中斷, 湯也再一次以他過人的集中力, 使樂曲不致潰散. 這個速度不知是他一貫的選擇, 還是近來的改變? 無論如何, 聽過一次湯沐海現場的馬勒五, 簡直是重新認識一次這個曲子, 明明是一套錯綜複雜的紅樓夢, 之前都被當成了十幾集一部簡潔明快的日劇, 真要好好讀譜反省反省.

No comments: